图录号/艺术家:

清 “大明宣德年制”铭铜三足冲天耳炉

图录号:3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 “大明宣德年制”铭铜三足冲天耳炉
图录号:
32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9.7cm;直径13.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福建东南
拍卖会名称: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乘物游心——文房清供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0月24日-25日
备注:
声 明:
此炉尺寸阔大,深色原皮壳。口沿圆润,双耳高耸,耳孔半圆。束颈,鼓腹,对称朝天耳厚重,与三乳足在体量上呼应。底部铸陷地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规整。整器造型端庄,朴素大方,圆润流畅。此炉一派素风,炉壁光滑,可见物主尤为珍受常常盘玩,叩之声脆,为文房清供之佳品。
888g
炉火纯青,铸造经典
文/张骐
说到铜器,绕不开商周。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发达,造型丰富,是中国古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相比而言,后世的铜器,特别的是到了明清以后的铜器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明清铜器是中国铜器发展的另一个新高峰,材质、工艺都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西方文博界认为,明清铜器可谓是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对其尤为重视。
明清铜器的发展,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黄铜这一“新材料”的使用。青铜与黄铜,一个是铜锡合金,一是铜锌合金。据考证,我国使用黄铜铸钱正是始于明嘉靖年间。青铜质脆、易锈,在日常使用中不易保存,我们今日所见的出土青铜器皿都是锈迹斑斑或有所残缺的,黄铜相对来说不易受到锈蚀,材质更加稳定,使用范围也更广。
西汉东方朔在其撰写的《申异经·中荒经》记载:“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这里所指的“黄铜”其实还是青铜,崭新的青铜器呈现的是黄金般的色泽,但是随着时日渐久,铜器表面锈蚀,一点一点变成了现在见到的绿色。虽然如此,但“以黄铜为墙,谓之地皇之宫”,表明中国人对黄色的喜爱自古有之,色泽经久不变的黄铜受到统治阶级的喜爱也是意料之中。
黄铜的炼制,在铜的诸类合金中是较晚出现的,因为黄铜中金属锌的获得比较困难。金属锌的融点远低于其提炼还原所需的温度,若没有专门的冷凝装置,金属锌在还原出来后又会迅速地被氧化,直到后来,发明了锌铜同铸的技术,黄铜才得以被炼制出来。
明朝时期,国力强盛,四方夷服,八方来朝,尤其宣德年间,正处于明朝“仁宣盛世”时期,每年藩国都有大量贡品入京。据《宣德鼎彝谱》记载:“宣德三年,暹罗(古泰国)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风磨铜即是黄铜,上好的黄铜看起来如黄金一般,而中国缺少铜矿,没见过如此大量、优质的铜材料,宣德皇帝当时就下令,用这批材料重铸造一批铜炉礼器,以替换宫廷内祭祀所用的粗糙器皿。据史籍记载,第一批铜炉制造的数量为3365件,器物异常精美,遂命工匠追加补铸,数量达到了18000多件。
“炼必十二,得其精者唯四两尔”,这里的四两是旧制小两,铜炉的制造在宣德年间达到极致,后世竞相以之为样本,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宣德炉的用材用料,极致精良。
暹罗国所进贡的上等风磨铜,在铸造之前还需要经过反复冶炼,每一次冶炼都将去除部分杂质。精炼过程宣德皇帝亲自监工,要求宣德炉的铜材料的冶炼次数不低于十二次,经过十二道精炼工艺的铜材料十之所去七八,剩余的材料极致精华,铜质细腻莹润,未经加工就自然泛着宝光。“若女子之肌肤,柔腻可掐”,正是晚明文人冒辟疆在《宣炉歌》中中对宣德炉细腻质地的描述,宛如柔软女子一般。
铸造宣德炉材质除了精炼铜质外,还加入金、银等贵重金属作为合金。最好的宣德炉含金,在黄铜里加入黄金有助于铜质的防锈,保证铜质表面的光洁,不仅如此,加入黄金的宣德炉,铜质更加细腻,入手沉重,皮壳色泽亮丽,光水莹润,品质最佳的被称之为“洒金皮”,盖因加入的贵重金属在皮壳上显色,点点金色斑纹均匀地撒在器物表面,华丽大气!“若女子之肌肤,柔腻可掐”,晚明文人冒辟疆在《宣炉歌》中将宣德炉比作女子一般,柔软细腻。
明代人爱焚香,一为祭祀,二为驱虫,再者焚香还可辟秽,因此香炉成了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具。明代的香炉,受宋代影响很深,宋代也是一个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宋朝顶峰时期使用青铜铸造的香炉,器形优美,纹饰精致,文人谓之“大雅”。
在明宋之间隔着一个元朝,而元朝的文化与中原汉文化有非常大的差异,到了明朝以汉文化为主的文化开始恢复,人们尤其是文人怀念宋代文化,因此在器物的造型大多模仿宋代器皿。前面所提的,宣德年间第一批以“风磨铜”铸造的礼器,就是仿造宋代《宣和博古图》里的样式。而后铸的铜器,在宋朝遗风的基础上稍有修改,逐渐形成了后世所见宣德炉的样式。
手执一方铜炉,最先看的是炉身形状、底足与样式。常见宣德炉大都圆形三足或圈足,盖因其造型来源于青铜鼎,青铜圆鼎中皆为三足,固有“三足鼎立”之说法。除了圆形铜炉外,宣德路也有四足方形铜炉,数量较少,精品罕见。
宣德炉的造型式样,都依照宣德年所定而制,延续至今,不同的式样有不同使用环境,后世仿制宣德炉时也遵循此定式。应用最广的宣德路式样有蜒蚰耳式、朝天耳式、双鱼耳式、桥耳式四种。蜒蚰式双耳线条简单象征龙形,最初为皇帝书房御用;朝天耳亦叫冲天耳,为祭祀所用;双鱼耳取成双成对鱼水交融之意,故摆放于卧室之内;桥耳式象征传递信息的桥梁,因此用在国子监等讲经授学的地方。除此之外,宣德炉还有狮头耳炉、鬲式炉、戟耳炉、钵盂炉、四方炉、押经炉、朝冠耳炉、鼓墩炉、筒式炉、法盏炉、象首炉、竹节炉、夔龙耳炉、橘蘘炉、仿古鼎炉、花式炉、天鸡耳炉等等。
此外宣德炉还第一次将失蜡法铸造用在了铜炉上,铸造出来的器物表面光洁莹亮,加上铜质细腻,合金用料考究,铜炉的铸造在宣德年间达到了极致。因此,后世,包括清朝皇室皆以之为范本争相模仿,仿制“宣德炉”底款也大多为“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亦是向“宣德年间所制铜炉”表示敬意。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