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沉香老料平安无事挂牌

图录号:2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沉香老料平安无事挂牌
图录号:
21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4.8×3.1×1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福建东南
拍卖会名称: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乘物游心——文房清供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0月24日-25日
备注:
声 明:
产地:马来西亚
10g(含绳)
一缕炉烟承古今
——中国香文化的流传与回归
文/鱼刚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特有文化,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就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近现代中国,命运多舛,连续的战乱与动荡使得“四闲”之一的“品香”活动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近年来,国运日昌,经济腾飞,香文化的复兴被一再提及,香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品香活动以及香木雕刻、香品收藏与鉴赏正逐渐回归人们的生活领域,那“一缕炉烟”又冉冉腾起,承接由古到今延绵不断的香脉。
用香的历史源流
关于用香的起源,学界普遍认为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据相关考古研究证明,距今4000至5000年间,“燎祭”活动已经十分普遍。与此同时,焚香也开始进入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后世的考古发掘,在辽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中都发现了陶制熏炉等焚香器物,足可证实生活用香的事实。
春秋战国时期,香木香草开始广泛的使用。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所使用的香木香草的种类主要包括:泽兰、蕙兰、椒树、桂树、艾蒿、郁金、白芷、香茅等本土香料。主要用法有:焚烧、佩戴、煮汤、熬膏、入酒等等。
到秦、汉、魏晋时期,境外香料开始进入中土,檀香、沉香、龙脑、乳香、甲香、鸡舌香等香品进入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道家学说的流行,以及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使得焚香活动与人们的精神追求相结合,推动了香文化的初步形成。此时,熏香成为社会习俗广泛流行,“博山炉”的出现更是加速了此种生活方式的普及程度。魏晋时期,用香的范围由贵族阶层扩展到文人阶层,香文化的传播由于大批文人的参与使其精神内涵变得更为丰富。
隋唐时期,东西方贸易经“丝绸之路”频繁来往,西域的香料大量进入王朝腹地,用香风气大盛,各种形式的行香方法层出不穷。此外,大批文人、药师与佛、道信众的普遍参与,推动了此时香文化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与此前相比,唐代的香具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较为传统的陶器、铜器之外,香具的制造材质扩展到了金、银、玉等类,熏球、香斗等香具与博山炉一起流行社会各阶层之中。
至宋代,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大量出现。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盛况空前。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佩挂,在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时,常有丫鬟持香熏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不仅用香品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一同鉴赏品评。在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关注的是瓷器。宋代烧瓷技术大有发展,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由于瓷炉比铜炉价格底,所以很适宜民间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瓷炉虽然不能象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明清时期,香文化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至清末,国门洞开,战事频起,源远流长的香文化遭受冲击,逐渐淡出国人的生活。
香的特殊价值
香的广泛使用以及香文化的长时期流传与发展,都基于香本身所特有的价值,也可以说它极富有用之处。曾有人总结:“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明代屠隆又在《考盘余事香笺》一书中记载:“香之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之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也。红袖在侧,密语私谈,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郁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曳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避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可见香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精神的修为具有多方面的益处,由此人们对香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般的迷恋也在所难免。
具体来讲,香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礼佛祭祀、养生祛病、驱避蚊虫”等实际用途。其中,陶冶情操与养生祛病的功能依然被现世所看重。香文化的传播,尤其香道文化的发展使得品香活动与人的精神活动融为一体,成为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香道中人将“得气、得神、得道”称为品香的三种境界,而当“得道”时即达到最高境界,人会在与香的互动中完成融合,尚自然、崇幽趣、悟万物、养天年,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物我玄会、大彻大悟,以至香味人生。关于香的“养生祛病”之说,历代著述多有记载。如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肘后备急方》、《齐民要术》、《和香方》、《名医别录》,唐代的《艺文类聚》、《新修本草》、《本草拾遗》、《海药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洪氏香谱》、《桂海香志》、《名香谱》、《公库香谱》、《梦溪笔谈》、《苏沈内翰良方》,明代的《普济方》、《香乘》、《本草纲目》、《寿世保元》等专著都列举了香的医药价值和入药方法,许多药方在现今的中医领域仍在沿用。
除此之外,香的审美价值被近世一再的拔高。其中,沉香原木由于其外形古朴,极富幽韵而被陈列于室内几案,观其形、品其味,与其他奇石摆件相比更是增加了互动的立体性。与之相比,由于雕刻者将其个人的艺术创造力施展在沉香木之上,沉香木雕刻也逐步进入艺术品的行列,由此更具审美性,成为大众品读观赏的对象。
香文化的回归
回望两千多年香文化的发展轨迹,往昔香事的盛景仍历历在目,然而清末以后香文化一度沉寂达两百多年,使得这种在古代盛行的文化形式与现世产生诸多的疏远。但是近些年,品香活动开始复归人们的生活领域;尤其是沉香与沉香木雕刻频繁地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中,成为各路藏家追捧的高端藏品;一些大都市中出现了专门以沉香为主体的会馆,成为人们品香论道的重要场所;香的价值与香文化的内涵成为一部人探讨学习的对象,香品通过各种途径也在社会上开始流通。这一切都在显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一度沉寂的香文化正在回归我们生活。
台湾学者赵明明在《香艺》一文中论述:“品香的艺术在中国隐匿近两百年,这种艺术东传至日本后却发展出多种流派的‘香道’。近年来国人也有从日本学习‘香道’回来者,依样画葫芦。”此处作者把香文化的回归归结于日本“香道”的回传,听来似乎有迹可循。但我们不要忽视本民族强劲的文化自觉精神与自我修复的能力,“依样画葫芦”只是其外在表现,而其激活的确实传承两千多年的民族文化精神。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现今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经过对传统香文化的再认识、再发现,回归之路会更加的宽广。正如我们所见,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重新焕发生机,在这个民族复兴的重要时代中,香文化也将展露出美妙的神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