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2015春季拍卖会>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叶圣陶 有关现代汉语问题重要通信
图录号/艺术家:

叶圣陶 有关现代汉语问题重要通信

图录号:215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叶圣陶 有关现代汉语问题重要通信
图录号:
2158
年代:
1978年作
艺术家:
叶圣陶
材质:
信笺二通五页(带信封一枚)
作品分类:
尺寸:
25.5×17.5cm×5 13×9.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5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07月04日-06日
备注:
声 明:
识文:1. 文物出版社第二图书编辑部诸位同志:寄来颐和园图录的前言,此刻已经看完。要提的意见太多了,我目力不济,不能多写,只能划些黑线条,表示了这个地方有些欠妥。总的意见是这篇东西还只是毛坯,不象一篇可以给广大读者阅览的文字。前一部分说颐和园的历史,后一部分说颐和园的迠筑艺术,都象是写在作者笔记本上的摘记。这些材料还得充分融化,适当安排,找到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能使读者理会,并且感到很有兴味。假如就用这一篇作为前言,读者看了前一部分会感到厌倦,看了后一部分只能似懂非懂。我对于贵社和他社出版的风景名胜图册、古今书画册、考古文物图册之类的《前言》或者《出版说明》(还有风景名胜地区写在牌子上的简介)一向有个意见,总觉得套语笼统语比较多,语言是似文似白,非文非白,基本是文言底子。这一篇就是个例子,因而我第一回把我的意见说出来了。我想,风景名胜,古今书画,考古文物,全是挺名贵的东西,而在图册前部加上那样的《前言》或者《出版说明》,太不相称了,我几乎要说出“玷污”这个词儿来。改进文风,大家都有份,我希望干编辑工作的同志都来做促进派。凡是套语笼统语坚决不说,只要随时留心,是容易办到的。至于语言形式,当然要用明确的干净的现代汉语。文字虽然写在纸上或者印在纸上,要顾到口头念起来顺当,耳朵听起来清楚。(象这篇稿子,放到口头是没法念的,用耳朵来听是无论如何听不清楚的)。我的话直率,也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倘若诸位同志不给责备,又能虚心地考虑这些话对不对,就是我的荣幸了。如果方便,我希望把我这封信转请王冶秋同志看看。敬礼。叶圣陶一月廿二日。2.(挂号)一月二十一日致文物出版社图书部一信,谈颐和园图录文前言。叶圣陶。著录:《叶圣陶同志希望编辑同志都来做改进文风的促进派》,《出版工作》P23-24,国家出版事业管理研究室编,1978年第10期。说明:此为晚年叶圣陶极为重要的、有关现代汉语问题的通信。该信致文物出版社编辑,当是编辑请叶老审阅《颐和园》图录的前言,叶老在批注后,又提出许多批评的意见。叶老显然对当时出版的一切文物类书籍并不满意,认为“语言是似文似白,非文非白,基本是文言底子”,况且“改进文风,大家都有份,我希望干编辑工作的同志都来做促进派。”叶圣陶一生都致力于文学改革,晚年曾用毕生所学编纂《辞海》。对叶氏而言,新文化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汉语的改革。这封信对文字改革的讨论,几乎总结了他对改进白话文的意见:“凡是套语笼统语坚决不说,只要随时留心,是容易办到的。至于语言形式,当然要用明确的干净的现代汉语。文字虽然写在纸上或者印在纸上,要顾到口头念起来顺当,耳朵听起来清楚。”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1923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49年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我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