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石鲁 人物
图录号:321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石鲁 人物
- 图录号:
- 321
- 年代:
- 艺术家:
- 石鲁
- 材质:
- 镜片 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21×26.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重庆华艺阁
- 拍卖会名称:
- 2015高端名家书画品鉴暨首拍盛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书画
- 拍卖时间:
- 2015年07月05日
- 备注:
- 声 明:
- 款识:石鲁。
钤印:石鲁之章简介:石鲁(1919-1982),当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冯建吴(1910—1989)1910年生于出生在中国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松林湾父:冯子融,母:王氏,大哥:冯伯磷三弟:冯伯琴,妹:冯汀祷四弟:冯亚衍(石鲁)
石鲁(1919年~1982年)1919出生在中国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松林湾。取名:冯亚衍。父:冯子融,母:王氏,大哥:冯伯磷,二哥:冯建吴,三哥:冯伯琴,姐:冯汀祷
冯建吴少年就读于四川美专,像方旭、刘咸荥等人学习?。三年后乘舟东下,到上海考入由吴昌硕后人创办的昌明艺专。在昌明艺专他师承王个簃,王一亭、潘天寿、诸乐三等诸家称为吴门再传弟子。他与友人段虚谷在成都创办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任国画系主任、校长等职,曾聘黄宾虹先生入川讲学,抗战期间因经费紧张学校解散,他便以卖画为生。小他十岁的胞弟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冯亚衍)受它影响,就读该校,走上了学画之路。冯建吴在一生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浑厚奇崛,格韵雄强和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吴派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继承,并潜心于书面篆刻的研究和对自然生活的体悟,奠定了他深厚的功底与绘画体系,可以说冯建吴先生是在传统的海洋中,扎扎实实地积累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并冲破传统,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创作风范。坚持以生活,自然为师,冲破一家一派,写生为据,自出新意,出规矩于法度之中,对现实与自然的不断观察与体会,从而作出超越常规和普通审美观的画面新形式,这与他所提出的”能入,能出,能化”的艺术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其作品在表现中善于取其简,取其奇,以简胜繁,以少而多的风貌,如(海心亭)(漓江)(黄山仙桃石)等作品,山石物象只占画面一角,其余大量留白,或布以云雾彩霞,给以赏者无限的遐想与意韵,先生在画图中也善于以雄奇险绝取胜,平中见奇,静中寓动,以峨眉山为主题作品,大都体现了浑厚,雄奇,饱满,秀美的风格,如(峨眉雷洞坪)(峨眉朝晖)(峨岭春云)等作品,即使在生活中,普通场景所创作,也颇构奇,常中求变的趣味,如(西瓜地)(璀璨明珠)(丰收在望)等,书法亦是独具一格,苍劲有力,以篆隶之笔作行草,生辣硬峭,章法纵逸跌宕,洵大手笔,在自我全面而深厚的传统积累与现实的影响下,冯建吴在绘画反映时代风貌与精神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林木说:“冯老师承潘天寿又远接吴昌硕,其风范为文人画系统。文人画艺术为综合性艺术,要求画家具诗书画印之全面修养。但随着20世纪西方教育体系全面置换中国系统教育,民族文化退位,在中国画领域视觉性已占绝对主流,文人画之综合性特征亦因此全面退潮,冯老修养全面功力深刻,当为国中翘楚。
石鲁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1944年调入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他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的老百姓以及老红军、小八路画素描速写。没有颜料和纸张作画,便搞木刻,解放初,被安排到陕西美协工作,先后担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与赵望云一起团结西北一批画家,为创建“长安画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早年绘画生涯得益于冯建吴的引导和指点,在艺术创作中,他以”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等许多极富创造观点,极大影响了身后大批艺术创作者的方向,长安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1959年,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陈传席《画坛点将录》:历史上有人画过北方的雄伟高山、长松巨石、飞泉流湍;也有人画南方平缓山水、草木葱茏、云兴霞蔚;因此,画南北方的山水都有现成的技法可供借鉴,但也很难突破。历史上从来没有人画黄土高原,石鲁画了,他画得很费力气,但他成功了。画上没有一棵树,一棵草,全是黄土,但他表现得好,令人耳目一新。用今天一句流行的话说:他填补了画史上的一个空白。再接着,他又创作了《东方欲晓》、《树大成荫》、《家家都在花丛中》等。由于石鲁天才颖悟,又有文学修养,他善于发现、捕捉美,也善于作艺术的处理,画出来皆不同凡响,令人一览难忘。生活是画的源泉。画无生活若加工无原料。生活枯蝎,画必凋败。1960年—1961年冯建吴利用寒假到西安,与胞弟石鲁切磋画艺,共商创新大计。同时沿秦岭经三峡到武汉转桂林、云南等地写生,每月作画十余幅。既对景写生,又不拘于对景的绝对真实。石鲁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思路,探索着表现新生活的新绘画语言,为表现黄土高原地貌,石鲁创造了那拖泥带水、似皴似染,连皴带染的黄土高原歌。冯建吴数次上西安推崇石鲁“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的主张。冯建吴始终奔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原则。他反对为变而变,他视那种笔墨游戏似的所谓“心”为“野狐禅”,认为那都是“无根”之作,不会有生命力。
冯建吴与石鲁是现代中国画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代表性画家,二位的绘画各自都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和风格,并影响着大批后继艺术创作者的绘画风格,对于冯建吴与石鲁两位大师在绘画语言与艺术风格上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对二者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他们的命运总是和画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冯建吴,石鲁不可能成为画家,而没有石鲁,冯建吴也许将在传统中终其一生。
本次华艺阁拍卖公司千辛征集到两位大师之作,特别是冯建吴先生精品作品(囊括早中晚期,山水,花鸟,工笔,书法等)二十余幅,面向大众,实为大开眼界也。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书画(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