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苏天赐1988年作野草

图录号:87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苏天赐1988年作野草
图录号:
870
年代:
1988年作
艺术家:
苏天赐
材质:
布面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73×47.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 2014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4年11月19日-24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苏天赐画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93年2月,第10页签名:苏1988.7
背签:《野草》1988年苏天赐线与色的交融
(拍品编号?870)苏天赐《野草》
苏天赐的作品虽然题材多样,其美学理念却一脉相承。作为林风眠的追随者,他一生致力于将西画形式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相融和,尤其体现在“线”与“色”的运用上。1940年代,在林风眠的鼓励之下,苏天赐开始探索“线”在油画中的表现。他通过以毛笔勾勒临摹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的作品,来研究如何通过线条的变化表达形体和空间①,并先后创作了《黑衣女像》、《蒂娜》等一系列肖像作品,奠定了“追求线条与形体的结合”的风格特点。然而,这些作品完成不久,艺术界就兴起反对“形式主义”的风潮,在意识形态的重压之下,苏天赐不得不“向西方的写实传统低头”,对“线”的探索也戛然而止。此后数十年,他一直徘徊在写实和写意之间,直到1979年才重归自由的创作状态。沉睡多年的灵感再次苏醒,他只想“迫不及待地涂抹,最快最直接的表达手段是使用色块和线条,它不仅是表达了物体,还传达了芬芳。”可以说,“线”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亦是某种自由的隐喻。
对苏天赐而言,色彩是另一个极富表现力的手段。他认为一味模仿西方的光色用法难以真正传达中国风景的意境,例如江南的特点在于薄云遮日、濛濛细雨时的微妙色彩,迥然不同于烈日下的西方风景绘画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以薄涂的大面积灰色调为主导,高明度的小色块穿插其间,使画面呈现澄明通透之感,而多变的线条勾勒出形体,赋予画面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线条与色彩的纯熟运用,使苏天赐的作品呈现出“东方的意趣与西方的实感”、“西方的缤纷和东方的空灵”共冶一炉的诗意意境。
这幅《野草》(拍品编号870)绘于1988年,正是苏天赐艺术创作丰收期的重要成果之一。此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