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931年作 松鹰 立轴 设色纸本

图录号:342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931年作 松鹰 立轴 设色纸本
图录号:
3427
年代:
1931年作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150×81.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北京翰海 2014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翰海重要古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2014年10月24日-26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悲鸿
款识:辛未中秋,悲鸿。这幅《松鹰》高明的虚实浓淡处理,讲究墨韵。从整体上说,几乎找不到西画的痕迹。多湿笔,少渴笔与焦墨,温润浑融,极少枯涩。画鹰用水墨没骨法。大笔泼写,勾泼结合。鹰的关键部位,如喙、眼、爪等都一丝不苟,用笔与造型重合为一。画树先以淡墨皴树身,再趁湿施勾勒,则“树必奇古”。松针先注入含水量大的底色,然后以墨线皴出树枝的劲挺,墨线略渗入底色,形成润的效果。他更注重追求色调的和谐与充足的水分。画鹰高度形似,在结构上紧而又紧,但画树枝的笔线却是自如的,举重若轻,绝不板结僵硬。
工写结合这一类作品体现了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探索:严谨的形似和程式化笔墨方法的结合。既体现着他的写实追求,又使他的笔墨富于灵动性和生机勃勃的特征。大片的墨韵从不脱离造型,而墨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作为色彩来使用,这些与传统写意笔墨表现有明显的距离。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语言,也是其特征的主要体现者。通过虚实、粗细、浓淡、枯润、轻重等变化消解了单纯的轮廓线,使外轮廓与体面融为一体,既描述形又表现了体面,既有笔又有墨,这种富有个性的笔墨表现形式更能体现出徐悲鸿追求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