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祁志龙 2005年作 中国女孩No.22
图录号:551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祁志龙 2005年作 中国女孩No.22
- 图录号:
- 551
- 年代:
- 2005年作
- 艺术家:
- 祁志龙
- 材质:
- 中国女孩No.22
- 作品分类:
- 尺寸:
- 64×54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上海道明
- 拍卖会名称:
- 上海道明 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现当代油画雕塑 成交额:3497.725万元 成交率:81.03%
- 拍卖时间:
- 2012年10月25日
- 备注:
- 声 明:
- 来源注录
亚洲藏家购于上海天衡2010秋拍
祁志龙,1962年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作为较早就已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家,祁志龙在一开始的创作却并非一帆风顺。在早期创作的《消费形象》系列中,祁志龙所关注的是1990年代初改革开放所展现的乐观前景,并融入了一些政治元素,其本意是通过消费形象对政治波普理念的反叛和消解。但大部分的评论界声音总是简单的将祁志龙归为「政治波普」的内容而不被理解。
祁志龙真正形成自己风格的是《中国女孩》,1996年首次亮相于艳俗艺术的第一个展览《大众样板》上,对比《消费形象》和《中国女孩》,两个系列的作品差别很大:《消费形象》色彩艳丽,画面在装饰化的基本布局中,突出了简单、喧闹、浮华的感觉,技法上更多地保留了中国学院那种方笔触摆放式的造型办法。而《中国女孩》中的形象处理虽然穿了军装,但画面突出了女孩的美丽、青春和浪漫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审美情绪,即以经历「文革」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为主导的怀旧情绪,逐渐衍化为一种社会普遍的怀旧情绪。这种情绪甚至把过去的生活美化了,在对过去经历的浪漫回忆中,淡化了残酷的一面,强化出其中具有人情味的东西,这种从过去残酷生活中抽离出美好一面的审美情趣,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人类情感,我们可以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看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女孩》成了一种象征和比喻的形象—没有领章帽徽和退了色的军装,隐隐约约透出逝去的那个革命年代,「革命痕迹」的保留,与年轻、单纯构成对比,让青春和美丽更复杂和特别」。
策展人栗宪庭在提到祁志龙的《中国女孩》时说道:
女孩形象的塑造,是作品最重要因素。其一,在模特儿的选择和再塑造上,在青春的单纯和简单中突出充满幻想和朝气蓬勃的一面。其二,是祁志龙在《中国女孩》中逐渐成熟了塑造形象的方式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涂克 1980年作 海港夕照
-
李秀实 1963年作 春汛
-
吕洪仁 2000年作 惊涛骇浪
-
钱延康 1973年作 大别山里木子树
-
秦宣夫 1965年作 南师大校园一景
-
闵希文 1981年作 少女
-
温葆 1979年作 养花姐妹(素材)
-
孟光 1984年作 花卉
-
朱膺 1991年作 雾锁荷影
-
朝戈 2002年作 风景
-
胡善余 1967年作 晨曲
-
陈钧德 2004年作 山居秋暝图
-
常玉 读书女子
-
方君璧 1960年作 连翘 纸本水墨
-
钱延康 1986年作 黄山平天虹晚霞
-
颜文樑 垂钓
-
丁雄泉 1990年作 小品141
-
丁雄泉 1980年作 小品224
-
何多苓 2002年作 躺着的肖像
-
李青萍 无题
-
李青萍 泼彩之一
-
朱德群 1995年作 抽象
-
赵无极 1952年作 赛马
-
贺慕群 2003年作 花木系列
-
马路 2005-2006年作 纷至沓来
-
陈文骥 1999年作 寂寞荣耀 寂寞高手 (两幅一组)
-
王音 1992年作 新故事
-
李青 2007年作 互毁而同一的像·雷峰塔
-
陈文骥 2009年作 一,1
-
尹朝阳 2007年作 眩系列·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