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草间弥生 2002年作 蘑菇

图录号:1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草间弥生 2002年作 蘑菇
图录号:
15
年代:
2002年作
艺术家:
草间弥生
材质:
油彩画布
作品分类:
尺寸:
91×72.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525539
USD:2016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 2009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 成交额:3,354.23 万元 成交率:67.96%
拍卖时间:
2009年12月12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yayoi kusama
草间弥生是长期活跃于国际的亚洲艺术家,也是当代艺术中最为资深的艺术家之一,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件《蘑菇》是草间弥生创作中难得一见的精品。草间弥生将圆点精神发挥至极致,仿佛世界单纯到只剩下圆点和线条,却又万象从生令人目不暇接。这是一场草间弥生做的视觉游戏,纯色调的背景和比例的和谐,还有精密排列的圆点,那就是她的幻觉世界。草间弥生习惯性地把自己封闭到作品中,演绎着一个人的精彩。而这,正是草间弥生作品的最大魅力。从草间弥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深入自己心理的、自传式的内容,是在本能的、非理性的,或在孤独的无意识状态下进行自然创作。
关于草间弥生及其艺术成就
草间弥生是日本殿堂级的艺术大师,她是第一位单独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艺术家。她大胆的表现,总是传达出存在于其激进意念中的浪漫精神。如今想要颠覆长久以来食古不化之日本艺术制度的年轻一辈,都视草间为典范。1929年她出生于日本长野,自幼便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从10岁开始就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企图自杀。她对斑点的迷恋起源于始终困扰她的神经性视听障碍,这种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草间弥生从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还有裸体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捕捉网(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此外,草间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许多作品都以蕈类聚生的造型出现。1957年,草间离开了当代艺术贫瘠的日本,选择移居美国,随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开始有了“前卫女王”之称。1966年,草间在创作出具有相当迷幻性的成名作品《无限的爱》之后,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她的参展作品名为《那西塞斯的花园》(Narcissus Garden),这个如同万花筒般大千世界的作品,典型地反映出艺术家对自我与影像的一种偏执式的迷恋。60年代,草间的创作领域又从绘画延伸到装置艺术,而她自己的身影也绝对不会再这些装置艺术作品中缺席。从年轻到老,草间一直在艺术中创造自己的倒影,让它们扮演自己的分身。进入1990年代之后,草间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服装设计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服饰,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同时,草间也算是日本当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后,陆续出版了含自传在内有10几本书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几本重要小说之外,还包括了《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樱冢的双重自杀》(1989年)、《如此之忧》(诗集,1989年)、《鳕鱼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纽约故事》(1993年)、《蚂蚁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强迫》(1998年)、《1969年的纽约》(1998年)。今日,草间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中,并以近八十岁的高龄继续从事艺术创作。
(参考:毛爱民,《死亡的诱惑 幻觉的包围 — 关于草间弥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