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佚名 空山归巢园

图录号:53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佚名 空山归巢园
图录号:
537
年代:
艺术家:
佚名
材质:
立轴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92×117 cm. 约20.6平尺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安徽艺海
拍卖会名称:
安徽艺海 2008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 总成交额3718.99万元 成交比94%
拍卖时间:
2008年3月30日
备注:
声 明:
— 佚名《空山归巢图》赏析 故宫博物院书画组 马季戈 这是一幅作者不详的山水画作品,本幅上无款识及印章,虽然因此而使我们无法确认它的作者为何方人士,姓字年里,但画面所呈现出的古拙之气,仍能使我们感觉到是一件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艺术珍品。 画面表现的是一幅日暮景象。在壁立挺峭的山崖之下积蓄着一池碧水,几株老树顽强地生长在坡岸上,它们枝干苍虬,树身上散落着黑洞洞的疤痕,体现着年月的深远。显然已经是深秋时节,树叶早已被秋风扫去,只留下枝杈伸佈着,令人追思着它夏日的风华。坡上怪石嶙峋,两只白羽红喙的鹭鸶懒洋洋地立於水边,一只正在探头向水里张望着,而另一只则索性缩颈藏头,收起一只脚静静地睡着。湖的对岸是丛林及远山,在薄薄的暮霭间犹如蒙上轻纱一般,朦胧地,淡淡地。画面上部是高耸壁立的大山,山上松枝挺拔,丛树点点。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静逸安祥的氛围。这种造 此图呈现出的绘画风格,有典型的南宋院体山水体貌。 首先是山石的描绘方法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南宋山水画表现技法。南宋院体山水画自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四大家”出现後,已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艺术影响广泛。笔墨淋漓劲健的斧劈皴成为南宋时期表现山水的最为常用的技法之一。从这幅《空山归巢图》中我们不难看出,画面主体的高山虽然不完全是南宋院体风格的表现技法,但在山水石的阴面却使用了大面积的水墨刷染,总体来看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北宋李郭一路山水的表现技巧。在画面下部作者安排了两块巨石,而其画法则是典型的南宋院体风格。二石全以水墨为之,墨笔出形,复以斧劈皴及大面积水 图中静静地栖於坡岸边的两只鹭鸶和从空中飞落而下的雁群是画面上最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而作者对它们的动态把握得极为准确,体现出宋代花鸟画注重写生,画法严谨的艺术格调。图中两只白羽红喙的鹭鸶虽然同是栖於岸边,但它们的神态却各不相同,距画面下端较远的一只似正觅食,故伸颈向前;而距画面下端较近的一只似乎则呈酒足饭饱之状,正在打着瞌睡,这时它的左脚抬起,关节弯曲,这种动作的细微之处若无长期深入观察和写生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在北宋时期的宫廷画院中,对於画家的要求极为严格,特别是宋徽宗赵佶更是要求画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描摹对象的 图中雁群的画法非常细致生动,雁群大致可以分为空中盘旋者,俯冲下落者和聪止枝头者三个部分。空中盘旋者虽不能辨清其头颈,但它们的运动方向一致,作者仅仅用非常简单的笔墨即将这幅画的动感之源表现得生动准确。随着盘旋的外围扩大,一部分大雁以近大远小之形呈“S”状自天际飞来,处於近处的头颈翅分明,远处则是注重其飞翔姿态的表现,在排列上疏密相间,避免了单调与霭板。那些已落者有的站立枝头翘首远望,似在召唤同伴,有的三三两两似悄然对语,有的则低头梳理首羽毛,群雁飞止栖息的动态描写展示出作者极为深厚的花鸟画表现技巧。这种既注重 另外,这幅《空山归巢图》在构图上也保留有典型的南宋边角式构图的特点。画面上高山坡岸,怪石枯树相对集中於画面的左侧,这种将主要景物置於左半边的构图方式与南宋马远、夏圭所惯常使用的构图法颇为相近,画史上所谓“马一角”、“夏半边”就是指这种构图方式。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