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杨涟 家书册 册页(九开)

图录号:65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杨涟 家书册 册页(九开)
图录号:
659
年代:
艺术家:
杨涟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27.9×22.6cm×9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237576
USD:3136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2007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一) 总成交额:4761.344万元 成交率:94%
拍卖时间:
2007年11月6日
备注:
声 明:
拍品含明代忠烈杨涟的两通家书,其一书于1620年旧句八月十日,写给其妻孟兰;另一书于1623年冬季,写给其长子杨之易,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亦躺进行深入研究后,撰写专文,详论这两通家书的重要性和时代背景、书写时间等细节,请参阅下文。
杨涟是有明270余年历史中,与方孝孺、杨继盛、史可法等人齐名的忠臣烈士。史料中记载,当他被阉党逮捕时,“士民数万人拥道攀号,焚香建醮,祈佑生还”,他在锦衣卫大牢,被酷刑拷讯,体无完肤,而毙死于狱中。所以自明末以迄清代、民国,收藏家均以获得其手迹为至宝,清代著名收藏家族顾氏过云楼,取杨涟等人书札刻石,以求拓片流传,激励人心。此册经清同治年间沈树镛、民国时期旅日华人林朗庵、近代丁氏念圣楼等著名藏家递藏,授受源流,端绪井然,至可宝重。
谈两通杨涟家书的文献价值
王亦躺
家书是我国古代书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通讯不便,家人在外,即使以书信的形式汇报平安亦非易事,特别是“烽火连三月”的时期,更有“家书抵万金”之叹。在我国目前保存的明清以来尺牍中,家书占了一定的比例,由此可见古人对家书的重视。除了报平安,长辈写给晚辈的家书往往还是家教的一种形式。长辈谋事在外,只得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虽无过庭之训,其道德文章亦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因此历代对先贤家书的收集、整理和刊行都很重视,历史名人家书对他人及后世具有借鉴意义和史料价值,意义尤其重大,这两通杨涟的家书即属此类文献。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人。万句三十五年(1607)进士,累官至左副都御史,东林党人。据《明史·杨涟传》记载,他是万句、泰昌、天启三朝重要的政治人物,忠耿赤诚、直言敢谏,在万句末年确保太子朱常洛即位和泰昌朝“红丸”、“移宫”两大案中,杨涟无不与奸邪冒死相争,巩固政权,所以明熹宗即位时,他以小臣受顾命,帝称其忠。在天启朝宦官魏忠贤专宠,“阉党”横行的政治环境下,天启四年(1624),杨涟所上著名的《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使权奸震恐,由此招致杀身之祸,东林党人也受到阉党残酷镇压。但是,杨涟等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一个忧国嫉邪者勇敢与无畏的精神,深为后世正直之士所景仰。
崇祯皇帝即位后,杨涟之怨得以昭雪,并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谥“忠烈”。后人整理其文稿,汇编为《杨忠烈公文集》。杨涟的书信墨迹也成了明末清初文人争相收藏的对象,如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五忠手札卷》,即收录了杨涟等五位东林党人的墨迹。但是由于阉党迫害,杨涟的文稿手迹存世很少,即便保存下来,也多有残损,后人收集整理其文集颇为不易;加之杨涟的文辞中有对满人后金政权不敬之语,故其文集在清代又被列为四库禁毁之书,致使其书在不同时期出现了多个版本,而且其编排顺序、内容多寡各钵,名称、卷数亦不相同。概括而言,可分为三个系统:
1.《杨忠烈公文集》六卷,清顺治十七年李赞元刻本,简称“顺治本”
2.《杨忠烈公文集》十卷,附《表忠录》、《补遗》、《年谱》各一卷,清道光十三年世美堂刻本,简称“道光本”
3.《杨大洪先生文集》二卷,清同治、光绪年间福州正谊书院刻本,民国时收入《丛书集成初编》之中,简称“丛书本”
这些不同版本的文集所收录杨涟的文章、书信都有遗漏,此次所见杨涟尺牍册便是一例。
杨涟此册是其亲笔所写的两通家书,其中一通写给妻子孟兰,首尾完整,但没有收入后人为他整理的任何一个版本的文集中;另一通则是写给其长子杨之易,有残缺,校以文集,则顺治本未收,丛书本仅收录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只有道光本收录较完整,可与此信互补各自之缺,并订正文集之讹。兹将两通家书的考证略述如下。
第一通信共四页,信前署“字寄孟兰孺人”。信中言及“前面皇帝崩逝,新皇帝登极,百事烦重,我署礼科的事”等内容,据杨涟在《两朝登极始末揭》中所言,泰昌元年(1620)八月初一,朱常洛刚登极时,他为兵科给事中;八月初四光宗病重之后,郑贵妃与李选侍邀封太后,杨涟与方从哲等人反对时,其职务是“署礼科印务”,而杨涟在信结尾处所署时间为“八月又十日”,与其揭文中记载的时间、职务均相符合。因此,信的书写年代为公元1620年。信中所言多是教子明理、勤俭持家、谨慎作人之语,在信的结尾处他还强调“千言万语只是谨慎,家人不许生事坏事”,可见杨涟对家人管教之严,处处体现其为官清廉、正直的品格。
第二通信共五页,信的前面和中间都有残缺,此信内容收入杨涟文集中,可补原件所缺内容。信中言及“今当事苦苦以佥院推我”,据明史本传记载,天启三年(1623)冬,杨涟拜左佥都御史,次年又升为副都御史。由此可以推定,此信书于公元1623年冬季,这也与信中所言“手足如冰,半晌无暖气”的季节相符。将此信与文集对比,可知此信在“空门面大”之前,还有119字,即本册后面吴廷康跋所录“字与易儿”至“括金版”这段文字。吴氏跋文后半段文字,是补充原信中“以佥院推我”至“两尺头”中间所缺的204字。同时,文集中此信内容亦有缺失,如收录最全的道光本缺“不知华、杨二子上学否”至“不得嗔怪”、“京中无人照应”至“未便写书与宗师也”、“凡亲友都为致意”至结束这三段文字;丛书本缺“无谓贺年伯迂也”以后全部文字;顺治本则全文失载;此外,个别字句亦有出入。将杨涟的家书墨迹与文集内容互参,使我们今天可以得见这通家书的全貌。此信内容亦是教子作人、为学之道,言辞剀切,从中可以看出,杨涟对其长子是寄予厚望的。
这件书札册的发现,不仅可以为传世稀少的杨涟墨迹增加新的实物资料,更对我们今天补充和纠正杨涟文集中的讹漏,提供了新的证据,因此其文献价值更为重要。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