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傅抱石 茅山雄姿 镜心

图录号:5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傅抱石 茅山雄姿 镜心
图录号:
59
年代:
艺术家:
傅抱石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106.5×276.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24444445
USD:3126615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嘉信
拍卖会名称:
北京嘉信 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近现代) 总成交额:4602.785万元 成交率:57%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傅抱石(1904-1965),中国现代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开启了现代金陵山水画派的一代新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得徐悲鸿之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研究部,攻读东方美术史及工艺、雕刻。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颇得好评。翌年7月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日战争时期,在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任秘书。定居于四川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执教。1942年9月在重庆举办壬午个人画展。1946年返迁南京。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西冷印社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
亦新 亦真 亦美
——简评傅抱石画作《茅山雄姿》
傅抱石有三方自刻印章:“其命唯新”、“萝格大化”、“代山川而言也”,这是他终身不渝的信条。《茅山雄姿》一画所展现的恰恰就是新、是真、是美。
1965年(这是傅氏六十一岁短暂生涯的最后一年)初夏傅抱石应邀赴位于南京东南的四十公里外的茅山写生。茅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根据地,山区的特殊地形使日寇始终未能完全将其占领。五十年代以后这是城逐渐形成著名的风景溪养区。傅抱石来到这里,抚今追昔,画家的创作灵感不禁油然而生。他拿出随身的速写本,边看边画,待离开这里时,一幅宏制巨作已初步构思完毕。同年六月,付氏完成了《茅山雄姿》一画。
画的近处是一大片松林,画家以重墨画成,它稳稳地压住了这幅两公尺多宽的书画。右上方为主峰,山顶上有数间房屋。远处山蛮起伏,由浓到淡,层次分明。山下一条河流由远而近蜿蜒流淌。河上有橘和坝,两岸是广阔的田野,村落和工厂散落其间。整个画面统一在绿色之中,一派典型的江南景色。色彩的清新,章法和笔法的新奇,景色的新鲜,一切都是那么新,使 这幅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显然,在这幅传抱石晚年最后的作品中,仍强烈地体现了他“其命唯新”的使命感。
但是,只追求了“新”并不是传氏艺术的全部特征。他在艺术创作中孜孜追求的还有“真”和“美”。就以这幅《茅山雄姿》来说,茅山并不太高,也无奇峰险崖。画家没有夸张山的高度来突出它的“雄姿”,而是以宽银幕式的构图,主峰山丽从画面右上方一直延伸到左下方,这样的处理使茅山显得既真实又雄浑博大。画家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在扩展画面的空间和深度上大下功夫,这才是画家的真本领。这样取得的画面效果,才使作品具有真正的艺术魅力,因为它包涵了“真”,其 结果仅仅是简单的夸张(例如拔高山的高度)就会脱离“真”,其结果“美”也就不存在了,所谓“代山川而言”也就成了空话。
《茅山雄姿》的艺术魅力正体现在新、真、美三个字中,传抱石在完成这幅作品后,仅过了三个月,就因突然发脑溢血而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留下了这件出色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炉火纯青的绘画技巧,而且展现了画家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以及他永远的追求——新、真、美。
——传二石2004年8月于南京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