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 德化窑摇缸

图录号:60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 德化窑摇缸
图录号:
608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直径9cm;高1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8680
USD:2395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敬华
拍卖会名称:
上海敬华 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瓷器及工艺品 总成交额:763.675万元 成交率:71%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摇缸由对称的两个钵形组成,直壁,敛腹,平底,近底部刻有两条平行的弦纹,器外施白釉,底面和器内不施釉。有骰子四颗,不施釉。此套摇缸胎骨细实,洁白,釉色呈象牙白,是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白瓷精品。摇缸是骰戏的赌具,骰子可以掷而戏之,亦可将骰子放在摇缸里摇荡,猜点压钱。如试问在中国何项活动历经久远,风雨飘零而始终不渝,非“搓磨”等博戏莫属。大体说来,三代时已有博戏,可谓源远流长。穆天子与井公博三日而决。孔子曰:“不有博弈者乎?”庄子亦说:“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史记》中有“荆轲与鲁勾践博,争道。” 这些材料,都证明了中国人尚赌历史之早,证明了我们的老祖宗们,除了大谈仁义道德外,不乏有大赌徒存在。而赌博之法,则各有路数。凡举樗蒲、掷钱、投壶、藏钩、猜枚、骨牌、叶子戏、马吊、纸牌、斗鸡、斗促织及各种棋弈,或者本身为博戏,或者可以演变成博戏。其中的樗蒲就是骰子的前身。骰子是正六面体,用骨或象牙制成,偶见瓷质,骰子六面分刻一至六的点数,数骰并抛,构成许多排列组合,骰子并不单纯以点数的多寡定胜负,往往根据骰点的图案、色彩结合人为的约定来比输赢。
传说,曹操的儿子曹植发明了骰子。到了唐朝,骰子已相当普遍,《咸定录》说,当时“咸通以来,天下尚之”。 传说中,唐明皇有一次跟杨贵妃玩骰子,明皇先掷,已占大优势,杨贵妃除非掷出“四”点,否则将输。只见她娇啼一声,玉手张处,四颗小点,应声而出。贵妃大喜,明皇亦大喜,随即传令天下,所有骰子上的“四”点,都要染成红色,以示庆祝。这也就是今天骰子上红四点的来源。至于骰子的“一”点也是红的,其来源就不可考了。
宋代,流行由四颗骰子并抛的骰戏,俗称“猪窝”。明清盛行“赶盆”,动用六颗骰子,又吸取骨牌的花色,变化更为复杂,赶盆的最上等级是六骰俱同,称为“全”或“聚”,又称“倒盆”。
在考古发掘中,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赌具,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的唐代古墓葬区内,这套赌具是在墓主人的尸骨下发现的。它由几个部分组成:三个骨制的骰子,一对小铜铃,一个铜扳指,一枚铜钱,还有一件细短管状的不明青铜器物,以上器物均放置在一小青铜匣里。
在其它的考古发掘,赌具并非时常出现。传世的古物中,虽然清代至民国的骨牌、骰子等有所面世。但瓷质赌具,并且是完整的全套明代德化窑烧制的更是弥足珍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