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叶永青 1994/1995/1994年作 红屋/困惑/无题

图录号:26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叶永青 1994/1995/1994年作 红屋/困惑/无题
图录号:
262
年代:
艺术家:
叶永青
材质:
综合材料
作品分类:
尺寸:
112.5×29.5cm×3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83019
USD:10641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 2005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1702.14万元 成交率:92%
拍卖时间:
2005年11月5日
备注:
声 明:
展览:“叶永青画展”,斯民艺苑,新加坡,1996年
说明:叶永青一直寻求艺术的观念性和绘画性的结合,试图把中国文人画对书写性,油画对笔触的感觉,版画的印制感觉,涂鸦的随意感觉等现代与传统艺术中的多种手段融会贯通,并在符号、技艺和材料的选择上,超越文化的民族、身份、地域的局限,在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多种因素中,寻求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在这点上他也许接受了意大利三C尤其Sandro Chia的影响,把绘画性转换成能为观念性艺术所用的一种因素。
—栗宪庭《文革后的三代艺术家》
叶永青在这组作品中,创造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效果,他使用了近似于立轴的书画装裱形式,在绢上作画,却先印刷了各种无关联的文字信息,让人误以为是在报纸上所画的草稿。迭压在文字上的图像,不论是反复出现的少女和鸟,还是芭蕉、山麓、烟囱、路标、建筑、马、心、豹子、水果等等,中国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都毫无逻辑关系的并置在一起。出于思维的惯性,观者会在图像与文字间努力寻找拼贴符号背后的含义,但是图像符号之间,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之间不断互相侵扰,互相损害,最终形成一种“能指的空洞”状态,对意义的追求成为无效的举动,反而停滞于平面化的视觉感受中。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也就回复到画家向往的艺术最初的自娱状态,因此画面上所有的图像都夸张而稚拙,充满图案色彩和构成意趣,而我们,只好惊奇而又无所适从的观看了。
叶永青(b.1958),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在北京、上海、新加坡、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德国奥格斯堡、美国西雅图等地举办个展。参与重要联展: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1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2年“92中国油画艺术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1993年香港、澳大利亚“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北京“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德国“中国!”、北京“首届学术邀请展”、“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2000年北京“20世纪中国油画大展”;2002 年广州“中国艺术三年展”;2003年北京“开放时代”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如果仅从作品的外部特征来看,叶永青无疑是善变的。早期他倾向于乡土写实主义的风格,八十年代中期,他的画风变得仿佛超现实梦境的叠印,此后又是综合材料的《大招贴》系列,近期他则醉心于稚拙符号的涂写。然而,他作品中的探索性和超越精神却始终未曾动摇。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