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潘玉良 有扇子静物

图录号:1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潘玉良 有扇子静物
图录号:
13
年代:
艺术家:
潘玉良
材质:
画布
作品分类:
尺寸:
45×6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2006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6079.59 万元 成交率:81%
拍卖时间:
2006年6月27日
备注:
声 明:
展览:2005年6月上海美术馆“本土之路-20世纪三代中国油画家作品展”
附:本作品曾刊载于2005年6月27日《新闻午报》A9版文化·综合报导《用西方画语讲述中国风情》。
潘玉良 安徽相城人,原籍江苏扬州。 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图画院,师从于王济远教授。1921年得到潘赞化的赞助前往欧洲深造,先后在法国里昂美术学院与巴黎美术学校学习绘画。1925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意大利罗马的奖学金,进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师从于康洛马蒂教授,并多次参加该校师生联合美展。后因展览作品《少女裸像》、《酒神》被雕塑系琼斯教授看中而免费成为其学生,学习雕塑。1926年作品在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1929年潘玉良在罗马与刘海粟相遇,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研究所主任兼导师;同年潘玉良回国任教,并由王济远主持在上海举办“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同时加入“艺苑绘画研究所”的活动。 1929-1933年间潘玉良又受徐悲鸿之聘兼任中央大学艺术科的西画教学。1929-1932年间,潘玉良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4次个人画展。1933年6月筹组“中国美术会”。 1934年12月被推选为“中国美术会”的理事。1936年潘玉良加入“默社”、“中华美术协会”;同年潘玉良在国内举办第五次个人画展,被人破坏画面并涂写污秽之语,遂决意离开祖国。 1937年重赴巴黎,从此侨居法国。在法国期间潘玉良曾长期担任中国艺术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国有代表性的画展,获奖约20多次,其作品分别为巴黎市政府、法国教育部以及各大博物馆收藏。 1959年潘玉良荣获巴黎市金像奖、比利时银奖。
说明:徐悲鸿曾于1935年的《参观玉良夫人展览感言》一文中,对潘玉良的艺术如此评价:“夫穷奇履险,以探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臣之士大夫所为不能者也…真艺没落,吾道式微,乃欲求其人而振之,士大夫无得,而得于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徐悲鸿从当时中国文人画风传统的没落,来看待潘玉良在艺术生涯里的逆势操作,以一出身卑微的女子,而竟能担起振兴中国艺术之大任,这无疑是对潘玉良崇高人格与艺术成就的最高礼赞。
潘玉良的寒微出身与曲折人生,是当代动荡扰攘大时代中的无奈与悲情,但潘玉良却以对艺术创作的毅力与执着,名列百年来中国艺术家的佼佼者,亦为中国旅法的艺术家先躯之一。潘玉良毕生奉献于艺术,追求“融中西画于一冶”的理想,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道途,在油画、水墨、雕塑、素描之间完成了跨领域的卓越成就。她的油画蕴藏着东方水墨的韵味,色彩高雅明丽,疏密有致,线条利落轻快,运笔精确,被中国早期艺坛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的第一流人物”。
此幅《有扇子静物》完成于1934年,是在自法国首次返国后的油画创作高峰期的作品,静物主体仍是黄金比率的三角构图,但布纹桌面和背景的切割上却具有野兽派激情块然的影子,然而在色彩上却又回归印象派较为柔和沉淀的暖色基调,而八分摺扇的视觉效果显著的提点出潘玉良深植内心的中国情思与文化血缘。此外,白枝叶、布纹、瓶身、杯盘的线条勾勒,更明显地呈现出潘玉良对中国绘画线条的情有独钟以及女性细腻柔美特质的升华。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